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踏上西行之路第三十八章符的种类结构 (第1/1页)
打坐修炼前,又翻开符籙术,起来。 据「道法会元」记载,「符者合也信也,符合之意,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炁,合彼之炁,神无形而用符,以为彼之应,此应而彼灵。」 意思就是,心诚则灵。 常见的符,种类都有哪些呢? 其中一种就是桃符,用桃木做的符,往往是镇宅辟邪的效用。 还有一种是布符,往往是布法坛而用。 第三种就是最常见的纸符,在纸上所写的符,还需要有一些规律的折叠。 还有一种纸符,画完之後需要烧了化成灰,然後将它放到水中,最後喝掉。 最後一种叫手符,就是手上形成剑指,然後以手指,凭空虚写虚画。 这种符必须是,特别有修为的人,才能画出。 而且,并不要求,画到什麽物T上。 但关键之处,是画符的动作,所以在动作要求上,极为复杂严格。 这种符籙的目的,不是长期的具有防御X的,而是在紧急情况中,要求立即见效。 所以对於符T的要求,远不如画符动作。 画符的方法有很多,通常都是用笔将朱砂水,或墨汁画於木板、石块、砖、纸、布或绢丝上。 但除此之外,还有舌尖书符。 与笔书不同之处就是,舌书是以舌当笔直接书写。 之所以用舌尖书符,是由於舌代表心,心在五行中为火。 因此用舌尖所书之符,会有很强的「镇」的作用。 还有用铜剑、师刀、令牌凭空虚写虚画,它的方法和要求,与用手指虚写虚画类似。 有些人认为铜剑为驱鬼邪、除妖魔之宝,所以在举行某些巫术仪式时,要用铜剑画符水、敕令,以降妖邪。 符的主要结构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符头,也叫三清咒,是一道符首先开笔的地方。 在画着三清头的时候,一定要配合三清咒。 许多符图上常见的三g,就是代表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或三界公,城隍,土地,祖师的记号。 三g在整个符上代表三清,在敕令及神名之下者代表三界公。 第二部分是主事神明,说明是请哪尊神来,不同的神就有不同的功用。 第三部分就叫指令,也就是「敕令」这两个字,一般请神,调兵遣将,多书以」敕令」为符头。 第四部分是符身,说明这个符的功用,到底是治病,还是化解什麽? 第五部分叫符胆,这个符的一种命令形式,符胆对符令而言,有举足轻重之地位。 是一张符令的灵魂,是符的主宰,一张符能否充分发挥效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是否有符胆镇守其中。 第六部分就是符脚,好b一个人的脚,也就是结尾。 以上每个部分,都需要配以相应的咒。 书中说,道家的符咒咒语,就是起源於古时的巫祝。 道家的咒语在东汉时期较为盛行,并且也符有密切的关系。 画符时要念咒语,用符时也有咒语,作一切法都有一定的咒语。 咒语成为施法者JiNg诚达意,发自肺腑的声音,才能保证一切法术的奏效。 祈祷时,咒语都是一些赞颂神灵,和祈诉如愿之词。 治病时,咒语是要求法术显灵,百病俱消等辞。 修炼时,咒语多为安神,定意澄心,及要求神灵帮助等语。 道家的咒语,每句结尾一般都有,「急急如律令」一语。 在道家符籙里,有先天符和後天符之分。 先天符运力一笔而成,即所谓的,一点灵光即是符。 而後天符,仪式规矩颇为繁杂。 道家真传符法,是传承之力,师力,自力,三力合一,把以力量非常强大,与民间法术绝不相同。 看到此处,合上书本,淳於现觉得自己,离能学会画符的日子,真的好遥远。 目前,还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