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0 给一点信心 (第1/2页)
“陛下的意思是律法换回以往的?” “嗯。” 大臣们面面相觑,满脸皆是不敢相信。今日上朝,皇帝一开口就说要把律法换成以前的,两年前新帝登基,更换大批官员的同时也更改了律法,有一些看起来还非常不人道,但是这位新帝借着残忍的手段震慑群臣,力排众议,硬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政权。 眼下政权未满三年,皇帝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细细想来,他们一致认为皇上又在憋着什么招故意试探他们。自古帝王多疑,帝王心,海底针,乱说话谁知道会不会被皇帝穿小鞋。 苏娘见他们如此小心翼翼,只觉无奈又好笑,她半靠在龙椅上,带着白玉扳指的手在扶手上轻轻叩击,发出一连串有规律的脆响。直到群臣的心都被她敲的悬到嗓子眼,她才幽幽开口。 “这几年国内天灾不断,西北旱灾,东南水灾,东北蝗灾,各地雪灾层出不穷,灾区官员借着天灾大肆敛财,或勾结jianian商,或贪污赈济银粮,或放任灾民自生自灭,麻木不仁,可怜老百姓老幼难熬,朕心生不忍,不得已推行了与民休养之策,可是。”说这话的时候她冷笑看着李纯青为首的官员,“有一部分官员瞧不见千疮百孔的家国天下,整日只知道盯着俸禄一事,为官只谋其利,不谋其政,实属叫朕心寒呐。” “陛下,我们。”李纯青等一众官员顿时忐忑起来,皇帝这是要秋后算账了? “不必多言了。”苏娘制止了他们说话的动作,“朕知道你们其中有些人或许真的有难言之隐,朕也无心一一查明,今天下太平,朝局稳定,民生蒸蒸日上正是用人之时,念及你们辅佐朕治理国家兢兢业业,不问功劳也有苦劳,今日朕召集你们过来便是商讨修订新律法之事,以保长治久安。” “陛下圣明。”群臣们匍匐长叩,有人激动,有人则是长吁一口气。 登基以来,荣和帝曾用非常强硬的手段更改律法。 起初士族为官到后来寒门士族齐头并进,为了方便寒门赶考,会试地点不再限于京城,而是与乡试一般各个省城皆可考,考卷由皇帝派人护送,大大方便了寒门入仕。不顾士族的反对,后来又降了俸禄,为官者的俸禄降到了历史最低,堂堂殿前大元俸禄居然不如一摊贩,群臣激愤施压才迫使皇帝退了一步。 若说一开始皇帝的举动还在为君者的范畴,到了后来完全就是个人私心的报复。迫于压力皇帝不再从利益上为难官员,开始从生活上为难。日日早朝,逼的臣子们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两年来休沐的日子十只手指都数的过来。后来又明令禁止使用红色,不再仅限于为难官员,平民也被波及,红白喜事到装扮建筑都不允许用红色。 最后完全丧心病狂,开始禁止民间吃血,一时以血制品衍生出来的诸多产业名菜都沦为禁菜,对血制品行业简直是溃败性打击。起初还有做鹿血酒的家族不愿家业衰败抱着侥幸心理制酒,被有心人捅到了殿前,不仅被诛了九族,就连买酒的也被动了刑,如此冷酷不留情面的手段狠狠震慑了臣民,百姓吓的连家里宰杀牲畜都要去官府报备,把牲畜的血留下证明自己没有吃血。 由此可见,这位踏着血路弑弟上位的皇帝是多么残暴,性情乖张,阴晴不定,兴荣三年王公大臣夹起尾巴谨言慎行,老百姓也闹的人心惶惶,虽然民生rou眼可见好了一些,但所展现出来的活力却还比不得太和帝在位的时候。 眼下皇帝主动提出此事,群臣几乎热泪盈眶,这是良心发现吧?他们迅速商定把上朝频率改为一周一次,红色也改回来,毕竟在这群迂腐的士大夫眼里,无论上朝频率还是红色又或是血制品,抛开皇帝这层身份,皮囊下不过是一个妇人在无理取闹罢了。 苏娘倒也没有怎么迟疑,稍微想一想便同意了。上朝频率改回来,颜色和血制品的禁令也作废,仿佛两年的地动山摇只是她的一时兴起。 最后,李纯青顶着群臣的压力,硬着头皮再次把俸禄之事提了出来。 “陛下,那俸禄之事……” 他的话刚刚响起,刘华便习惯性要出言反对,然而出人意料的……苏娘这回喝斥了刘华,登基以来她首次顺应了士族的需求,她点头缓缓道,“李爱卿说的不错,大蓝历史渊源,历年都是周边邻国中实力最强大的,既然如今天下安定,自然该顺应祖宗之法,各位的俸禄便按照原本的来,礼部准备日后邻国朝贡之事,礼不可废。” “陛下圣明!” “可是,陛下!”刘华本想说眼下准备朝贡之事国库吃紧,到嘴边的话却被苏娘一个冷漠的斜睨堵了回去,他一愣,心头竟是有种发寒的感觉。 “刘爱卿不必多言了,天下刚定,百业待兴,还望刘爱卿能把注意力放在振兴民间活力上面,好好治理国家,善待百姓,这才是你的职责所在。” 皇帝言尽于此,言下之意顾婉约和刘华都心知肚明,他们再说便是逾越了。顾婉约轻轻拍了下刘华,示意他见好就收,刘华低下了头,终是不再说话。 魏太傅趁机上前一步,“陛下登基三年,与民休养稳固朝局已经初有成效,圣人常言三年为一期,为帝者一生考虑国富民强,对外强边关勤外交,开疆拓土,对内稳固政体,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如今天下太平,陛下理应考虑绵延子嗣。” 苏娘双眼微微眯起,就知道这件事拖不了多久。成为皇帝的那一刻起天下苍生便沦为她的义务,就连本属于个人私事的生儿育女也与国家稳定息息相关。她已经不算如花似玉的小姑娘了,确实需要培养储君了。 可是……苏轻舟看出她的为难,也上前一步与魏太傅并列,“魏太傅说的在理,但储君之事不能马虎,陛下身为坤泽,又是千金之躯,皇君的挑选自是不能随意,依臣之见不妨先举办选秀大典,再作定夺。” 选秀?苏轻舟的话让云里雾里的大臣们反应过来。对了,他们的皇帝并非天元,不可能生下每个妃子的孩子。鉴于天元与坤泽对子嗣的看法,天元青睐于诞下更多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