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铃_03:心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3:心疾 (第2/3页)

昏了过去。

    “公子!”文修一把推开站在一旁愣了神的暗卫,慌忙中将手中的若华剑丢于一旁,抱着乔行砚往床榻方向走,与此同时头也不回地朝身后的暗卫下命令,“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喊大夫!”

    “喏!”暗卫也被吓破了胆,这简直比杀人还可怕,怎的守个门还给小公子守出伤来了!

    乔怀衷今早下了朝不到半个时辰就又被圣上召进了宫,与他一同被召进宫的还有六部的其他尚书侍郎,故而此刻守在乔行砚身旁的只林秋娘与文修二人。

    林秋娘的侍女被遣去买药了,大夫来了之后第一时间给乔行砚的伤口止了血,随后又诊了脉,最终起身同林秋娘说:“小公子这是心疾复发,腕上的伤口怕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用簪子划的。这小公子真是下了狠手,这若是再往下划些,恐怕就直接伤了腕上的命脉,届时怕是血都止不住……”

    林秋娘坐在乔行砚榻前,小心翼翼地握住对方缠了纱布的手,眼中的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脑海中全是方才大夫说的话,她越想越后怕。

    乔行砚被关的第二天她就端着膳食到乔怀衷书房求过情,但当时被对方以“为了他好”为由拒绝了。林秋娘没有多言,想着夫君自有自己的打算,只当是临舟失言犯了错,关几日便罢,膳食照样是往好的安排,几日后再放出即可。

    可现如今,林秋娘抚过乔行砚额前的发丝,又替他理了理被褥,眼底因为含泪发了红,她没看文修,话却是对他说的:“文修,去宫门托人禀报,就说小公子心疾犯了,事态严重,让主公速回。”

    文修很少见夫人生气的模样,此刻便是,他躬身应道,看了一眼小公子后转身离开。

    屋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乔怀衷披着斗篷着大红官服跨过泰恒殿的门槛,眉目间皆是愁容,刘长席便是此时走到他身边的。

    “怀衷怎的从进殿起便满目愁容,可是为了和亲之事忧心?”刘长席边说边提官袍跨过门槛。

    乔怀衷回头停下脚步等对方上前,见对方走到并肩之处又同对方一起往前走,叹气道:“圣上说,兰妃娘娘十分喜爱文华。”

    “这不是好事么?”刘长席理了理衣袖,“让兰妃娘娘欢喜,指不定娘娘心情一悦,就将文华留在身边,如此一来和亲之事便不必烦忧了。”

    乔怀衷看一眼刘长席:“若真如你说的这般便罢,可圣上的后话是,文华机敏,知晓看人眼色懂得随机应变,兴许是和亲的最佳人选。”

    “什么?”刘长席闻言也是一惊,片刻后发觉自己无能为力只能轻声哀叹道,“这圣上怎的不按常理,兰妃娘娘欢喜难道不应留在身边么?”

    乔怀衷看一眼周围,见户部尚书郭孝悌与兵部尚书李制和同样在看他,第二次叹气,背对着二人同刘长席小声说道:“皇后身后有国师,兰妃身后有镇远将军,这二人无论被谁青睐,在圣上眼中都是一个威胁。六部中,刑部尚书本就姓裴,说白了还是兰妃一族,户部也站了太子一派,兵部随九殿下。如今六部偏巧就你、我与张端,三部未归党派,而京都城谁人不知,我们三人交好?”

    刘长席同乔怀衷一道下台阶,他沉思片刻后,又听乔怀衷道:“兰妃若是将文华留在身边,就意味着我乔府成了安平郡王的党羽,届时我礼部当如何?你与张端又当如何?”

    “你的意思是,现如今吏礼工三部反倒成一条绳上的蚂蚱了?”刘长席自嘲道,这可不是他们当初拒太子侍从于门外的本意。

    “三部是否为一条绳上的蚂蚱还未可知,但我知道,一旦文华继续被兰妃夸赞,那礼部定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乔尚书!”

    乔怀衷正欲同刘长席分析这其中的利弊,就见有宫人爬过长阶跑到他面前,喘着粗气焦急向二人行了个礼后又将视线转回他身上:“尚书大人,宫门前有一自称为文修的侍卫托奴才禀告,说是小公子突犯心疾,性命垂危,受夫人之命特来请您回府,望速归。”

    “什么!”

    刘长席闻言惊呼,又看一眼乔怀衷,只见那总是镇定自若的礼部尚书此刻面上全然垮了下去,手攥紧了衣袖,紧接着对方朝他说道:“刘兄,乔某家中突发急事,就先行一步了。”

    随后乔怀衷躬身请礼,一甩衣袖快步离开了泰恒殿,见状原先在后方谈论和亲事宜的户兵二部尚书也缓步走来。

    郭孝悌看着乔怀衷匆忙离去的背影,又看一眼望向那背影的刘长席,疑惑道:“乔尚书这是怎的了,为何匆忙离去,发生什么急事了么?”

    刘长席见状点头以示礼:“方才宫人来报,说是乔家小公子突犯心疾性命垂危,怀衷这才急忙赶了回去。”

    “怎会发生如此之事!”兵部尚书李制和虽与在场旁人立场不同,但抛开党派,他不失为一介清廉之臣,同在朝官员的关系也较为缓和,此刻面上的忧心亦是真实的。

    “这乔小公子自幼身体便不太好,鲜少见人,孩童时怀衷就常常替他cao心,原先不是说身体已经调理好了不少么,怎的突然又严重了起来。”刘长席呢喃道,“说起来,明年正月就是这位小公子的冠礼了,怎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这种事。”

    李制和与郭孝悌同样唏嘘,但也没再说些什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