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63.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第4/4页)
“别太逼迫自己,要是真有什么麻烦了,虽然我们人微言轻,但还是可以帮上点忙的。” 杨安源微微叹了口气,鼓励一般地拍了怕我的肩膀。 最近宫里头关于我的传言传得沸沸扬扬的,不是说我道貌岸然,结党**;便是说我借此次查案之机,敛财自肥,贪婪嗜血。众人私下言谈之间,对我所作所为多为不耻。 杨安源与李皓同我处在一起最久,我品行如何他们自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听得人私下谈论纵然心中有气,可也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们是断断不会质疑我的为人的。 原本想对那些个流言蜚语充耳不闻的,可一个新晋翰林院未入流的庶吉士元恪,竟敢在背地里恶意中伤、散布流言,其中多有辱及高辰之言,此景正巧为杨安源所见,他一时激愤,冲过去拽住那元恪的衣领,往他脸上就是一拳。 如今,这元恪的兄长元吉已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元恪能入翰林院他也是废了不少功夫。如今有人欺负幼弟,自是免不了护短要对杨安源多加惩处,还扬言要将他赶出翰林院。 若非那侍读学士车淮从中斡旋,只是扣了杨安源半年俸禄以作惩戒,再加上翰林院掌院学士周温一锤定音,这才让杨安源免了被赶出翰林院的厄运。 我以北调至御史台,再加上最近的心思都用在了调查谋反案上,自是疏忽了翰林院这边。后来听李皓说及这段,有些庆幸,好在当时那步棋下得妥当,不仅收获了周温的好感,也让车淮心甘情愿为我所用,这才在我不在翰林院时,对杨安源和李皓多加照拂。 世事如棋,深谋远虑者胜,此言非虚啊! 1 向两位兄长投以感激的目光,这些年来的兄弟情谊,果然还是经得起考验的,得他们信任至厮,真诚相待,也是我这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多谢两位兄长。” 言语之间,也是有些哽咽了,这些天的委屈和不甘,还有闷闷不乐,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了。 三人面面相觑,眼中都有些酸涩,可嘴角却都是会心一笑,互相锤了锤对方的肩头,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这些天来,陛下一直都在询问我两人你何时回御书房教习课业,可以看得出来,陛下是想你这位太傅了!” 走在路上,我们三人久违的闲聊了一番。 听到杨安源的提醒,这时候我才真正醒悟过来,这些天自己是真的有些轻浮急躁了,一心只想着给公主一个交代,却也忘了自己还有其他责任要担负。 “陛下这些天,课业可曾落下?” 我有些忧心的问道,却看到杨安源和李皓略显无奈的表情。 李皓随即言道: 1 “这些天元吉暂代你去为陛下上过几堂课,之后,陛下便有些心浮气躁,无心课业了,想来定是心中有疑惑未解。只是可惜,无论我与杨兄如何询问,陛下都不愿开口言及。” 我眉头一蹙,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陛下是将来要掌控这个国家的皇帝,教导陛下的太傅所担负的职责便显得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关系到国本。 小皇帝现在尚且年幼,心性不定,若是受到有心之人从中挑拨,难免会心中疑惑,进而疑窦顿生,久之便易疑心他人,这绝非善事。 我不禁面有愧色,言道: “是我疏忽了。” 杨安源道: “那,你的意思是?” “待到审结这起谋反案后,我会亲自向太皇太后奏请,辞去御史中丞一职,专心致志教导陛下课业。” 毕竟,我曾向小皇帝承诺过要教给他为君之道,我希望他成为一个好皇帝! 听到了我的回答,杨安源和李皓相视而笑,一副没有看错我的表情。 杨安源目光炯炯有神,拍着胸脯,言道: “这段时间,你就放心将陛下交给我们好了。” 随即,李皓也接过话茬,笑着说道: “对啊,高兄,你就尽管放手去做想要做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守护在陛下身边,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到陛下。” 我感激地抱拳向两位兄长行了一礼,言道: “那就拜托两位兄长了!” “欸,你我兄弟,无需如此客套。更何况,忠君为国,乃是为人臣者理当恪守之礼仪,我等责无旁贷!” “不错,杨兄所言甚是!” 说完,三人点头相视而笑。 2 “说起来,有件事还得给你提个醒儿。” 杨安源想起一件事儿,觉得还是告诉我比较妥当。 “何事?” “这些天,那独孤信入了宫来,以历练政务为由,往翰林院来的次数多了些,元吉、元恪两兄弟殷勤招待左右,此人待人彬彬有礼,一派温文尔雅,不知此举所谋为何?” 将州镇总管们的那群混世太保留在京城历练,这是太皇太后亲下的懿旨,谁都不敢多言什么。 这群太保虽说出生富贵,可却多是些恃武逞凶之徒,文武双的本来就很少,更何况是如同独孤信那般无论是长相家世,还是武功胆识谋略,都高人一等的,他都是绝无仅有。 更重要的是:若是说这天下第一伪君子的名头,他独孤信自认第二,我想也没人敢认第一了。 所以,当杨安源用‘彬彬有礼,一派温文尔雅’来形容独孤信时,我是一点都不惊奇,只是,有些反胃。 淡漠一笑,我随即反问了一句,道: “那,两位兄长觉得,独孤信此人如何?” 2 两人只是摇了摇头,随即,杨安源言道: “此人目光锐利,喜怒不形于色,可见城府极深啊。” 李皓一想到独孤信,都不觉打了个冷颤,忙说道: “不知道为何,一看到那人的眼,即便他笑容可掬,我也会吓得直打哆嗦。” 我微微有些感慨,看起来,我的这两位兄长还是很有识人之明的。 毕竟将来还是要同独孤信等人同朝为官的,无论如何都得小心应对着,我与他注定是永远的敌人而不会成为朋友的了,至少,不能让两位兄长也被牵扯到这些恩怨中来,对他们来说,可以不得罪独孤信,还是不得罪的好。 “两位兄长心下明了便好,无需与此人走得太近,却也不能过远,把握分寸即可。” 听到了我的劝告,两人纷纷点头称是,这下对于如何应对独孤信,他们心中也有底了。 行至分岔口,又同两位兄长寒暄了几句,这才分道而行。 我心念着小皇帝,便临时改道,想着此时小皇帝定会在御书房温习课业,便往御书房这边去了。 2 …… 等到我御前叩拜行礼,小皇帝面露欣喜之色,忙叫我快快起身来,言道: “终于将太傅盼回来了,那案子是否快要审结了?” 杨李两位老师告诉过自己,只要案件审结了,太傅便会回来给自己授课,故而瞧见太傅来了,便急忙开口询问道。 我微微一笑,虽说案子调查得很顺利,可也还未到快到审结阶段,正打算向小皇帝据实以报,却看到小皇帝笑容渐失,却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了。 “陛下,您心中可有疑虑?” 小皇帝瞧见了我关切的目光,沉默了片刻后,还是开口言道: “太傅,这件案子审结了的话,那,是不是又会有很多人为此丧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