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节 (第2/3页)
直接砍掉了猛火油柜一大半的杀伤力。难怪我听你说起他们喷火的法子那么古怪,原来是被人做了手脚。” “想必是昔日汴京的大匠或是后人,才能有此心胸和手段。若是能找到就好了……” “那有何难,”辛弃疾一听还能增加这东西的杀伤力,两眼发亮,简直恨不得立刻去揪出人来修复油柜,“我这就命人去那边问问,说不定那大匠及其弟子这次也跟着来了。” 只要跟来的,除了那些金兵之外,汉人士兵和奴隶都已归顺海州军,如今正好被安置在海州城外修整,方靖远已安排人去登记造册,将他们的籍贯和准备落户的地方一一记录下来,还特地让人标注了职业和特长,有手艺的先留下,其他人去安排开荒筑城,如今的海州百废待兴,有的是活计等着人来干。 辛弃疾兴冲冲地去找人时,岳璃也带着海州狸的娘子军们回来复命。 当初岳璃练兵时,方靖远就特地让她加上了游泳和潜水课程,一开始这些小娘子们还各种羞怯怕水不好意思,方靖远只好跟她们再三解释水军在海州城的重要性,还特地搜刮全城的水靠给她们配备上,这才哄得她们肯下水学游泳。 结果没几天,这些小娘子们不但学会了游泳,还学会了在水中作战,尤其是绣帛儿的飞索,已经练到可以随波逐流,缠丝不解的地步,让武功废的方靖远大为叹服,这才同意了她们前去沭阳粮仓偷袭的计划。 哪怕早知道她们能得胜归来,也没想到她们能赢得如此漂亮,行事干脆利索不说,完美地实现了作战目标,外人只道粮仓被金兵烧毁,却不知她们早已提前运送出来,如今已停放在海州港。 “辛苦你们了,”方靖远安排十三姨给海州狸准备接风宴,非得好生犒劳她们一番才行,“等会魏将军也会来,此番拿下沭阳,当记你们头功,除了军中奖赏之外,可还有什么想要的么?” 岳璃尚未开口,魏楚楚和绣帛儿就在她身后窃笑不已,她听得笑声转回头瞪了她们一眼,方才说道:“此战不过小试牛刀罢了,弟子先前大意,未能当场斩杀完颜廷,他虽重伤落水,但一日不见其死讯,就不能确定。徐州、沂州仍在他的属下掌握中,弟子打算先往徐州一行,打探情报。至于奖励……先生不是说,等收复故土,班师回朝时,陛下有重赏么?” “你也不必如此心急,光复之事,岂是一日之功?”方靖远并不了解她的心思,只是想着海州狸的下一步计划,“我想请魏将军一起表彰你们,也是想让军中人和海州人都看到,身为女子,亦可建功立业。此次居功首位之人,还可奖励海州城中商铺一处,自营出租皆可,且为女子所独有私产,无论以后婚嫁与否,除子女继承外,不得转赠他人。” “叮当——”掉落在地上的,是绣帛儿手中的手钏,她在海州狸中,最是风流多情,正是与她昔日在女飐中的经历有关。她自幼被家人卖给一家杂技行社,练习的是柔术,那种训练之残酷,同龄一起训练的十几个女孩之中,只有她最后练成,其间那些受伤失败的女孩去了哪里,她连问都不敢问。 可她好容易成名赚到钱之后,昔日的家人又找上门来,向她索要钱财,甚至打算将她再卖一回,在那时,她若是不从,便是不孝,到最后她干脆转投女飐社,第一次亮相就“绞杀”对手,将那打她主意的人也险些“绞杀”,唬得那人赶紧“退货”不说,还砸了她的娘家。 那时她还身在贱籍,不能独立女户,只能被他们缠着吸血,可一想到便是嫁人,许多娘子也是被关在后宅,贡献私产不说,劳碌一生,同样活得无比憋屈。绣帛儿才宁愿投身从军,也要活得纵情恣意,再不受什么家人和婚嫁束缚。 她原本想着只要快活一时,哪怕死于阵前也在所不惜,可没想到,方靖远竟为她们想得如此周到,这种独家继承的女子私产,正是为了保护她们的自由和独立而设,难怪岳璃先前跟她们千叮万嘱,只要能尽心训练,立下战功,方使君绝不会亏待了她们。 因为她们是第一批海州狸,是海州,乃至整个大宋女子的骄傲。 她们立下的战功,将光耀史册,她们的名字,也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传奇,引领更多的女子走出家门,找到属于有她们自己的道路。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铺子,对她们而言,却不啻为一次生命的转折点。 作者有话要说: 小岳:先生奖励给姐妹们私产,给我奖励什么呢? 小方:乖徒弟,当然是你要什么,奖励什么啦! 小岳:当真? 小方:那当然,君子一言什么马都难追! 小岳:好,先生记住就行。我先记账,回头慢慢算…… 注1:宋朝康与之《昨蒙录》:“为日烘石热所出之液,西北边防城库皆掘地做大池,纵横丈余,以蓄猛火油,用以御敌”。 第九十五章一铺在手 海州城里的铺子,就是如今海州人的财富密码,只要一铺在手,简直三代不愁。 原本海州城里商户,在方靖远刚上任时,还想观望一下,毕竟他们都是本地的士绅,金人来了,他们多割点rou也能活,魏胜夺下了海州,给他们各种优惠和扶持,搞活了工商,稳定了人心,好不容易安安稳稳过了一年,突然就有了大宋派来的正式知州。大宋重文轻武人所皆知,他们就怕新来的方使君三把火先烧了魏胜原来的政策,殃及他们这些池鱼。 可没想到,方靖远压根没想过从他们身上扒皮,反而从南宋带来了海商的商队,一下子就搞活了海州的商贸。 原本上次静海军和魏胜联系上时,魏胜就希望静海军能帮海商护航,让他们能够来海州交易,然而大多数商人对海州的情况不明,宁可多跑点路上通州直接去交易,也不敢贸贸然入港。 方靖远上任时,辛弃疾的船队也跟着来了。辛大佬本身就是大豪商,做得是南北买卖,水路黑白通吃,自然也少不了筹谋海运之利。尤其是他上次去燕京时,辛弃疾就派人沿途打点,也跟着跑了两趟,算是把这条商路跑通了,这次就干脆召集了临安不少商贾勋贵,组了支船队随行。 海商本就是重利,然而风险也是极高,能跟着大宋水师同行,有官方护航,还得方靖远承诺在海州交易的种种优惠和便利,减少在路上的时间还可以多跑一趟,如此既减少了他们的风险,又增加了获利途径和机会,何乐而不为? 然而,原来的海州城,地方就不够用了。 海州原本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属于易守难攻之地,魏胜夺城后就召集人手修建城墙,建造战车,方才挡住了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