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9他没死心 (第1/3页)
这次拍摄的形式,与其说是宣传片,不如说成记录宣传片更加切合。 普通的宣传片大多由一以贯之的枯燥旁白、不断切换的各色场景和片段组成。在正式出发前,cheryl和方见时他们商议过,一致认为这样的拍摄手法虽然挑不出大错,但未免有些落俗,难以在这么多产品中脱颖而出。 台词说得再高大上,场景呈现得再好,水果拍得再漂亮,那也是虚的。果树怎么开花,怎么结果,其中过程需要人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是他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cheryl行动力强,脑子里一旦有了想法,就能很快实行。不过一天功夫,她就写出了整整十页的电子策划方案。 但事实上,这份策划书cheryl修修改改不下六回。她凭着很久之前对家乡的记忆和对年轻人网上冲浪习惯的了解,提出可以集中拍摄一个人的轨迹。 “这个人的生活,需要浓缩村子里大多数人的情况,力求真实,”视频会议里,戴着黑框眼镜的cheryl显得有些疲惫:“最后总时长不能太长,尽量保持在十分钟左右。” 这个方案想起来不难,但具体实施起来才知道难度不小。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人选的抉择。 山区里的人们,不管平时性格有多泼辣,面对镜头时却总会露怯,恨不得遮着脸跑掉,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差。 章鸿把大家聚集到一块,就是为了一起商量人选的事,哪里想得到平时隔山对骂唾沫子乱飞的大爷大娘们,一见到那镜头对准了自己,纷纷都跟哑了火一样,屁都憋着不敢放了。 面对院子里你瞅着我、我瞅着你,就是没人答应拍摄的村民们,章鸿连连叹了三口气,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五年前章鸿从大学毕业之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去了基层工作。扶贫干部报名的那段时间,他七大姑八大姨轮流上阵,好说歹说都没能把他劝回来。 章鸿这人就是犟,别人说他,他就梗着脖子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等大姨一通话说完,再问他:“鸿子,你听见没?你说你好不容易考上公务员,干什么不好啊!” 他就先“啊”了一声,又“哦”一下,含糊其辞,也不说听没听见。家里人都没法子,就任他去了。 泷村人口不多,一共一百三十六户。村子不大,贫困户却多。 这年头谁要说自己家里买不起电视机,说出去都没人信——可是在泷村,这样的人家不但有,而且还不少。尤其这些年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只留下一些老幼妇孺守在村里干农活自给自足。 他们扶贫小组决定发展羊奶果产业的时候,一些思想陈旧的老爷老太还不肯,说这不就是山上随处可见的野果子吗,要他们把山后边的菜园子挪一块出来种这野果子,不是笑话吗? 于是章鸿他们几个干部一家一家去劝,大部分村民都好说话,就几个极其刁蛮的,他们使了老大劲才勉强说服。 羊奶果生长周期长,两三年都看不到成果。村民们表面不说,章鸿心里都清楚大家其实早就有怨言。 再加上去年羊奶果没卖出去,白白付出了几年,结果一分钱都没拿到,这种埋怨情绪一下到了高峰,甚至有几家村民已经把自家的羊奶果树砍掉了。 正当章鸿打算再次语重心长地和村民们商量时,一个女孩突然从最后面挤上来:“让我来拍吧。” 还没等章鸿说什么,一个戴着头巾的妇女大喝一声:“英红,你给老子滚过来!女娃儿家家的不知丑啊!” 安静的人群顿时被热水烫了一样沸腾起来。那女孩却像什么也没听到一样走到章鸿面前,眼睛却是看着方见时的:“哥哥,我可以拍的。” 章鸿认出来这是李大娘的小女儿孟英红,今年刚满十六,在山下的学校读高一。孟英红成绩不是太好,去年李大娘想让她休学出去打工,孟英红不肯,在村里闹了好大的风波。 最后还是在章鸿的调解之下,孟英红才能继续上学。 章鸿正愁呢,眼下就有人瞌睡递枕头,随即点头,怕她反悔一样:“可以啊,王老师、方老师和袁老师,你们没什么意见吧?” 王帅立这时候顾不上什么镜头表现力,有人同意拍摄就不错了,于是他道:“没问题没问题,小方小袁,你们也没啥问题吧?” 这一唱一和间生米都煮成熟饭了。李大娘半天没插上一句话,最后黑着脸看了一眼女儿,冷不丁转身就走了。 人选的问题解决,之后就好办多了。 第一次拍摄的日子很快就敲定下来。那天是由方见时负责拍摄的,他天刚亮就先去取景了。 平心而论,泷村是一座很美的山村。 山多的地方,连早晨也显现出与城市不一样的生命力来。晨雾在山顶聚拢,飘渺而遥远,太阳一出来就像雪一样消融了。 孟英红推开门从家里出来,大概是没想到方见时会来的这么早,有些惊讶。她指了指方见时手上的摄影机:“哥哥,现在就开始拍了吗?” 方见时悄无声息地点点头。 孟英红“哦”了一声,神情突然变得紧张。但很快她羞涩地朝镜头前挥了挥手:“你们好,我叫孟英红,我现在要去后山采青菜做早饭了。” 说着,她便转身朝山后面走去。 颇为陡峭的山坡上被人用锄头开垦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