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今岁无忧 第176节  (第2/2页)
br>    所有人的反应、整件事的走向与结果、目前进展,都没问题,但抽丝剥茧,却总觉得有些违和,这些人的违和、日月派的违和。    萧和青皱着眉,落下一子,试探棋局。    外面闹得越发沸沸扬扬,近日京都城走哪儿都能听到议论,关于朝廷迟迟没有明确旨意这件事,江湖人与普通百姓都很不满。    放着姜阿染棺材的姜家废墟,时常有人去奠祭。    据说还有外地侠客进去对着棺材烧香,毕竟,传言姜阿染也已经被害,连具尸体都没留下。    她唯一剩下的,便只有这副生前睡过的棺材。    说来也是奇特,棺材是生前用过的,反而死后什么也没有。    “姜阿染此人,也是奇人……”    “天下第一刀,太可惜了。”    “该给姜家说法!”    “朝廷怎么还不下旨,怎么,莫不是不敢对段元立下手?”    ……    十三年前,姜长安名动京都。    十三年后,刀客阿染名声不弱于前者,提到姜阿染,所有人首先想到她是天下第一刀,其后是姜家遗孤,最后才是太子的未婚妻。    这样耀眼的人物,因为给忠臣之家翻案,死得无声无息。    民怨沸腾,都要朝廷按照之前答应姜阿染的,给姜家一个说法。    皇城门口,时常有人等着。    九月二十日,宣和帝下令——六日后,于登闻鼓重审姜家案,满朝文武都要去,天下百姓皆可观之,朝廷必还姜家一个公道,给天下一个真相!    “登闻鼓!这是要天下人都看到审案过程。”    “好!就是应该这样,朝廷果然还算公道,并没有徇私,远不是混乱的侠客山庄可比。”    “天下都在,当年真凶,一个都跑不掉!”    “登闻鼓这地方选的好,姜阿染在此处棺材撞鼓,刀指皇城讨要公道,即便她死了,也该给她公道!”    “也没说姜阿染就死了……”    ……    宣和十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这是一个大雁最重要的一个深秋,时隔十三年九个月,一直争议不断的姜家案,终于要有个结尾了。    事情涉及满朝文武,以及拥有侠客山庄的段丞相,还涉及祖祖辈辈镇守边凉的镇北大将军府。    这一天,登闻鼓旁边搭建起高台。    百姓早已等在下面,被皇城护卫拦在安全范围外,但这个距离,也足够不少百姓听清审案过程。    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武林中人,即便站在后面,没有嘈杂声时,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武林中人可以抢到前面的位置,但却不能在屋顶之上,大内的高手镇守高处,旁边便是驻军,就连皇城门上的城墙,也布置好弓箭手,防卫森严,带着肃杀之气。    事尽知与许卓君、姜十一    几人站在最前面。    姜十一看着登闻鼓,姜阿染站在鼓上,长刀指皇城的画面还在眼前,如今,终于要等到姜家翻案了。    可姜阿染呢?    事尽知眼眶湿润:“大将军……”姜玉楼等这一天,太久太久。    巳时。    满朝文武全都到了,站在登闻鼓前面,皇城门打开,沐人九亲自护着萧遂从里面走出来,走向最高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俯首行礼,大雁朝臣不用跪拜迎接皇帝,所以百姓与武林中人也都只是行礼,并未跪拜。    萧遂隔着幕帘坐下,颔首:“免礼。”    他的视线看向下方,除萧太子位置最靠前,便是穿着官服的段元立、余江等大臣。    “太子,开始吧。”萧遂收回视线,淡淡道。    萧和青出列,手持笏板,衮服华贵,玉冠一丝不苟,如玉人一般的脸冷若冰霜,他身形一动,姿态矜贵,俯首行礼间皆是气度——    “儿臣奉命查姜家案至今日,已全部查清,真相水落石出。    “镇北大将军姜长安七罪,系以段丞相为首,一百三十二个官员构陷,两百七十一个官员知情不报!”    众人哗然。    下面,议论声纷起。    哪怕早有传闻,却没想到涉案官员竟然有四百人!    要知道,武学盛行,朝廷官员并不算多,这四百人,占了京官大半,委实骇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