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侍卫长:沉默下属遭遇叛臣父亲(剧情) (第1/2页)
本朝宫禁由中央将军管辖,侍卫们只负责跟着东厂查查案,在宫外保护皇帝安全,权力大小全凭皇帝心意。 皇帝本人武艺卓绝,东厂侍从如雨、宫女如云,侍卫们就显得没有用武之地。 堂堂宫卫,和门房也没多少差别。 侍卫长,陇右高门嫡次子,剑术精妙,仍不如皇帝。 皇帝见猎心喜,常常与他切磋,内宫的剑谱也传了几本。 既为君臣,又为师徒。 倘若皇帝身在江湖,或许可以与玄门天女一较高下,看一看谁的剑术才称得上冠绝天下。 如今困守深宫,天子剑的锋芒也就只有侍卫长能全然领略。 侍卫长觉得很可惜。 某次和皇帝对练,他被皇帝失手刺伤——其实本是小伤。 侍卫长的父亲是门阀阀主,本来就不满儿子能去边关掌兵却偏偏圄于深宫,借故说儿子无能,动了家法,侍卫长休养了半个月才能从床上爬起来。 侍卫长跪在地上,听父亲责骂自己的无能,听父亲向皇帝请求把自己发配边关。 他不会违逆父亲,只是突然想起来了皇帝某次游玩时随手递到他唇边的酒。 他曾经见过父子分享一壶清酒,见过情人共饮一杯蜜酒,可是自己从来没有尝过。 父亲一向冷酷,从来没有半句夸奖,更不用说什么饮酒。 他家教甚严,未近女色,又不苟言笑,奴婢歌女都不敢近身。 在皇帝之前,从未有人和他如此亲昵。 他有点想念那盏浊酒。 还有君主温暖的手指。 以侍卫长的家世,去了边关也不可能从底层做起,凭侍卫长的才干,当个将军也不难。 皇帝相信侍卫长的忠诚,但不相信门阀的。 皇帝不可能把兵权交给这些人。 皇帝侧头去看侍卫长。那人端端正正地跪着,身子骨显然还没好全,面上没有一点血色,嘴唇也淡淡的。 侍卫长不常笑,脸色总是冷冰冰的,但是一动武眼尾就带上一点儿红,七分英武三分俊秀在皇帝眼里系数变成了十分妩媚,当时就失了轻重。 皇帝想到这里就笑起来,轻描淡写荡开了这个话题,只让侍卫长继续管理宫卫。 说是管理宫卫,其实侍卫长更多的是跟皇帝去体察民情,访仙问道——或者说,寻花问柳。 皇帝在茶楼听老人说书,在戏楼听青衣唱戏,在青楼听花魁弹曲,在酒楼听贩夫走卒聊八卦,一时兴起还顺着八卦找到了玄门天女。 一个俊秀青年,一个美丽少女,相识不久就在棠花巷一同修习《玄素经》。 天下第一的美人,冠绝武林的仙子,素以剑道闻名于世,未及笄就曾在百招之内斩断了侍卫长的宝剑。 时隔几年,那道姑白衣依然如旧时一样高洁出尘,却挽了一支红玉簪,衣袂纷飞如肋生双翼,翩然世上仙。 可巧,皇帝一身云白锦袍,玉冠上嵌着红宝石,和玄女站在一起,光辉灿烂一双璧人,超然物外一对鹤侣。 侍卫长在门外守着,隐隐约约听见这对仙鹤交颈,窃窃私语,缠绵水声,婉转啼鸣。 春风和煦。 侍卫长先前被父亲责打,又受了风寒,现在旧伤未愈,咬着牙忍住喉咙里的痒意,慢慢走得远些,默默不语。 玄门素来超然物外,在战乱中几度入世,无不开创一代盛世皇朝。 眼下玄门天女与皇帝修行阴阳和合之道,更让人联想起玄女素女辅佐黄帝的往事。 陛下文韬武略,又与玄门天女性命双修,必能延年益寿,更能保国朝长久太平。 侍卫长想着,也为皇朝和皇帝高兴,捂着嘴努力把咳嗽压了下去,只发出一点点气音。 侍卫长的父亲并不高兴。 丞相入宫,权分六部内阁,提拔的名单中却没有他。 他家族显赫,能力出众,又以忠心耿耿闻名朝野,教出来的儿子也都对皇帝十分忠心—— 不该有这样的待遇。 朝野上下都猜不透皇帝的打算。 因为除了皇帝,现在还没有人发现蠢蠢欲动的野心。 侍卫长的父亲,是曾经当了丞相半年就敢逼宫的叛臣。 此时也只有皇帝知道,这条老狗一旦掌权,忍不了多久就要弑君篡位。 皇帝不会考虑现在的臣子会不会背叛是不是有冤情。 皇帝独立于此世的时间轴,因此判决也理所当然超越时间。 背叛过的臣子,永远是待罪的叛臣。 为了从未说出口的野望,叛臣愿意践踏一切。 所以,当听侍卫长说皇帝有天女相助时,他明明愤怒于自己离皇位又远了一步,明明厌恶儿子满心忠君爱国,却借口儿子犯错来动家法出气。 晚间皇帝就知道了这件事。 第二天午后,叛臣应召前来,却被太监领到一旁等待。 皇帝正在召见侍卫长。太监请叛臣暂候,说皇帝一会儿要和叛臣密谈,就领着宫人们离开了。 大殿空旷寂静。 叛臣等待着。 他悄悄抬头,面前是一道屏风,儿子就在三十步外。 隐隐约约听见了皇帝的声音,似乎和门阀有关,叛臣环顾四周,蹑手蹑脚走了过去。 从屏风的缝隙里,叛臣看见了—— 他忽视已久的儿子,隔着一道屏风,被皇帝一层层剥开盔甲,袒露身体。 皇帝对侍卫长说,他从道友那里学会了极灵妙的双修疗伤之术。 皇帝解释说,武道双修,可灵rou交合,也可只凭气息调和,师徒父母兄弟皆可,唯要二人赤身裸体、互相信任。 侍卫长相信皇帝,更感动皇帝的信任,一时哽住,低头轻声道谢。 叛臣听不清皇帝说了什么,只能从屏风的缝隙里看见,他的二儿子被皇帝轻而易举地放到席上。 他不自觉按住了屏风,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