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你头秃了吗(二更) (第2/2页)
,还吐了好几次。 她硬是把女儿带进医院,开了几幅中药喝了才调理好。 现在,吃什么雪糕? 是嫌现在太舒服了,想找点事了吗? 郝不阿委屈地垂下脑袋。 郝mama正准备再教育女儿两句,就看到了郝不阿的舅爷爷和舅奶奶。 她快步上前打招呼:“舅舅,舅妈。” 郝不阿也跟着喊道:“爷爷,奶奶。” 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这么多年身体一直很好,平日里也没什么大病大痛。 从医院退休之后,他们每日过着买菜、做饭、在家和亲戚打麻将、散步、看电视的生活。 对了,每隔一段时间,两位老人都有同学聚会,相约一起去周边的农家乐游山玩水、摘果子吃美食。 两个儿子还都有出息,大儿子在政府部门工作,小儿子任职于上海的一家公司,现在已经买了两套房。大儿子家的孙女前几年考上了编制,小儿子家的孙子如今在上海念幼儿园。 总体来说,这对老人的生活简直无忧无虑。 这也正是郝不阿期待的养老生活——健康、有钱、夫妻情深、亲友和睦、子孙孝顺。 爷爷奶奶看到郝不阿,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郝郝哇,我们都两个多月没见了。” 郝不阿笑着道:“对呀,我可想爷爷奶奶了。” 郝mama打开成年人之间成熟的聊天方式,询问道:“舅舅舅妈,你们打流感疫苗没?” 爷爷奶奶点头:“那是打了的。你打了没?” 郝mama回道:“我也打了。” 她又关心地问道:“你们还是在上次那家社区医院打的吗?” 爷爷奶奶又点头:“那里最近,方便。” 郝mama紧张道:“没碰见上次那个年轻人吧?” 爷爷奶奶这回不笑了,冷着脸道:“碰见了,不过她没认出来我们。” 和爷爷奶奶道别后,郝不阿缠着mama问:“你们刚刚说的那个人是谁呀?” 郝mama轻声叹气:“前几个月去社区医院打新冠疫苗,你爷爷奶奶排上队之后,不会扫码填信息,就请现场的工作人员帮忙。当时排队的人里有一个年轻人,张口就是一句‘你们这些年龄大的人真麻烦!’,嗓门还特别大,把你爷爷奶奶气得不行。” 郝不阿没有说话,静静地听mama说。 “你奶奶反驳了一句‘你以后不会老吗?’,然后那个人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郝mama惆怅地说着:“检验身份证的时候,我前面排着一个老太太。工作人员让她把身份证拿出来,她没听懂,工作人员又说了两三遍,她还是没懂。最后,她把布满皱纹的右手放在了检验身份证的机器上。还是我掏出身份证,在她面前示范了一下,她才懂的。” 郝不阿觉得这些老人很可怜,mama做得很棒。 郝mama的声音低了下去:“看来再过个几十年,我们以后也要被社会淘汰,成为大家都嫌弃的老年人。” 郝不阿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多愁善感的mama,只好沉默不语,挽着mama的手紧了紧。 时代发展的太快,科技进步的太快。 在她小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如今,三岁的小侄女已经能熟练地点开某音的视频了。她走在街上,也时常看见有小不点抱着手机玩。 前几年她坐地铁的时候还要买票。如今,只需要打开支付宝的电子地铁卡就能轻松通过。 老年人如同被时代抛却的一个群体,年轻的时候,他们努力工作。年老的时候,他们还要用眼花耳背的躯体拼命往前追赶,但总是追不上年轻人。 郝不阿想起了用零钱买地铁票的老爷爷老奶奶,想起了向她请教如何使用微信的外婆,想起了问她怎么用高德地图的邻居老奶奶,也想起了排队打疫苗的舅爷爷舅奶奶。 这是谁的错呢?似乎谁都没有错。 科技不可能因为一个群体的不适应,就放慢脚步不再发展。老年人的子女也不可能全都为了照顾自己的父母,放弃更好的发展平台,放弃更优渥的报酬。 所以,似乎只有依靠整个社会一起努力了。 她想起了疫情期间,需要通过扫码和量体温才能进入当地的公立三甲医院。保安在门口尽职尽责地检查,老年人则有另外的特殊通道,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助他们。 虽然这些还远远不够,但大家也都在一起努力了,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不管怎么样,她肯定会耐心地对待老人的。 不止是因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还因为她希望自己将来在白发苍苍、眼花耳背的时候,年轻人都能友善地对待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