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 (第2/4页)
混乱,嘈杂,效率低下。但一种原始的、基于无数次失败教训形成的“手感”和“土规矩”,在汗水和煤灰中沉淀下来。孩子们的眼神不再茫然,虽然依旧疲惫,却多了一种专注的韧劲。他们不再是被无形丝线牵引的木偶,而是成了这口破瓦罐王国里,真正知道“火该多大”、“浆该多稠”、“纸该多韧”的“老师傅”。 日子在笨拙而坚韧的“使用”中流淌。港商的订单像一条稳定的溪流,裹挟着“满福糖”独特的“土气”和“故事”,漂向那个遥远的、充满霓虹的花花世界。没有罗老板兴奋的电话,也没有阿强专业的反馈单。只有每隔两三个月,一张经由县里转来的、盖着香港洋行印章的汇票,上面印着的数字,一次b一次大。 汇票换成了钱。厚厚一沓,带着油墨和银行铁栅栏的气息。我把它分成几份。最大的一份,塞进孩子们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口袋里——不再是糖块,是真真切切的、印着工农兵头像的钞票。孩子们攥着钱,小脸涨得通红,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眼睛里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混合着巨大的喜悦和一丝惶恐。他们把钱紧紧捂在怀里,像捧着易碎的珍宝,飞奔回家,要把这“天大的喜讯”告诉爹娘。 另一份,给了陈卫东。他拿着那叠钱,手微微有些抖,镜片后的眼神复杂,有欣慰,有感慨,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和一句:“该添设备了,满福。不能总靠这口老瓦罐和孩子们的手。” 设备? 这两个字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我看着窑洞里那口伤痕累累、刻满G0u壑的瓦罐,看着孩子们被烟火熏黑、被冷水泡得通红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