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5章 (第1/1页)
【我的哥哥们各有千秋,相互陷害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我希望他们以后可以不要再为皇阿玛的龙椅相互伤害,而是能够组团去外面做列强!】 一个感叹号结束全文,胤祝深深呼出一口气,看着意识海内满当当的半页作文,为自己的文采小窃喜了一下。 这么多年不学,感觉写作文还是这么顺。 殊不知,隔壁的诚亲王担心道:“十五这些的是什么啊,云山雾罩的,不会得不了分吧。” 康熙直接踹了他一脚,“你弟弟的一片肺腑之言你是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啊。” 诚亲王委屈:“皇阿玛,儿臣只是不知那些条约是不是小十五在胡诌。” 【科普词条,《南京条约》,中外不平等条约之一。1840年中英两方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清王朝和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白银共两千多万两,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等,使完整的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的社会。直到一百多年后,被清政府割让出去的香港才回归祖国的怀抱。】1 康熙捂住胸口,一阵心悸,但他早就有所预料,还是撑住了。 【科普词条,《虎关条约》,中外不平等条约———】 诚亲王傻眼。 第175章不直视 接着词条又是科普《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无一例外的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甚至康熙派施琅花了那么多钱那么长时间收复的台湾都割让给那个番邦小国了。 康熙也跟人签过条约,但他第一次在条约中听到割让这个词。想到后人如何不出息,他的脑子晕了一阵,再想到的就是原来两国交战,胜利的一方可以做这么多事。 家大业大的习惯了,当初签订条约的时候,明明是大清胜利,他竟然没想到过让另一国赔钱。 只是没想到,以后大清会被那些自己认为因为远隔重洋不能过来的西洋番国欺负成这个样子。 可恨又可恶。 四爷的眼神很沉很暗,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十五竟然还背负着这么大的胆子,大清后人如此不争气,难道是他在夺嫡中败给了老八? 诚亲王:丢人丢到姥姥家了,真有这么多条约。一定不是我后人干的,这怂包的样子不是老四家就是老八家。 太子本来应该是一种看笑话的心理,但他想到后日之百姓,大清覆亡时的百姓是否也如明朝的那般生死难过? 怪不得,十五会跟皇阿玛说他们的老祖宗残忍。 大臣们擦汗已经擦不及了,不能长生的时候人人都想活得久一点,但是还活着呢知道了两百年后的事---用十五爷的话来说也就顶多是两三辈人之后的事,他们是真的一点都不想活到那个时候。 枪炮咱们都有,吉林盛京也都有海军,只是近几年才有退费罢了,竟然会在两百年后带来那样可怕的后果。 想一想朝廷签订了那么多条约,他们这些先人还不被后人给骂死了? 康熙冷笑:“骂都是轻的,冲到宗庙掀了牌位都不是不可能的。尔等且想想,连朕后面的爱新觉罗氏都开始卖领土,你们的后人又如何?” 一个个听到万岁爷这个猜想,想到两百年后,自己的曾孙,顿时代入的就是一些不修的二世祖,能把上好的黄花梨家具当作朽木扔了,好些年纪大些的都差点捣腾不过来胸口的那一股气。 “万岁爷,咱们得快点准备海军啊。”出海,必须出海。 那一个个的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就是为了跟我们做生意?好啊,做吧,看看我们的生意好不好做。 西洋虽然有不少的机巧之物,但对咱们来说真不是多稀罕的,各贵族之家用,也有多一半的原因是上面喜欢以及物以稀为贵。 其实,我们的瓷器和丝绸茶叶更值钱。虽然京中大臣没有参与过海贸,到底什么值钱还是知道的。 听说十五爷胡乱在江南弄的一些速成便于存储的茶叶,到广东的海港就被那些海商一抢而空,只要朝廷开放与海外通商政策,我们一个省的商人能把你们一年的财富都给赚回来。 激动得要求开海之后,被后事吓得噩梦在清醒的头脑中演绎的大臣们这才有点回过神。 他们想到了十五爷支持的今科状元张柯,想到了十五爷之前非要在户部搞的贷款办,这个贷款的对象就是商人,十五爷一直说商人的地位重要,对一个国家的富裕必不可少,因此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也就说要避免之前官员对商人的随意搜刮克扣,让他们可以在一个自由方便的环境下经商。 当时还以为,十五爷这是收了户部那个捐官员外郎的王庆志给的好处。 现在总算是明白了,十五爷早就在词条的世界学过这一个个条约吧,商人是能够改变未来的一个关键吗? 康熙也是这么想的,想到十五曾经坚持要做的那些事,他这个当爹的只有心疼,孩子心里藏着这么大的事不能跟人说,还不知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这时隔壁喊人了,胤祝的声音还是充满了活力:“乔树,把我的衣服拿过来。” 不知为何,听他还是跟往常一样的调调,大家心里都不自觉地放松了,有这个被王常月断为能挽朝廷于大厄的福星在,大清不会走到那一步的。 胤祝过来跟皇阿玛请安并顺便蹭饭的时候,就发现哥哥们看着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