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第2/2页)
有一名真正的主帅。话说蛇无头不行,在李雄和自己颇有威望的几个亲信,都被他点名一起带进城内後,就没有留下让这三万契丹军可以信服的人物了。现下的问题并非是没有人领导,而是太多的领导了,开始要做决定是要攻城呢、还是要就此撤退时,三万士兵竟然出现了一百多个人的号令,以及一百多种在号令下所作出的不同的反应。 何况是现在在此地的几乎所有的契丹兵卒,都是契丹军队平时赖以生存的骑兵中的骁楚–––铁鹞军,但在攻城略池方面则为并不擅长的门外汉,对於带头下令的攻城命令显示反应迟钝,又没有准备好攻城的器械,使人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再加上,此刻不但邯郸城城墙上的守军,站立成一排各各持戈试枪地箭拔弩张;另外城市周围四面八方则是传来隆隆的脚步声,立时竟有将近三倍人数的军队,将除了面对着城墙的那一面外,从其它三个方向涌现,并且将那三万的契丹铁鹞骑兵,给团团包围住––– 可以说是战事一开打,他们便沦为败方了。 只见三面涌来的晋军,其中在人数上是最大队的队伍里,带头的一位年纪已步入老年的老者,此刻骑着马上前,对着三万被他们包围的铁鹞兵说: 「投降吧,你们没有机会赢的。别做无谓的抵抗,都放下兵器下马来吧!」 三万的铁鹞军并无任何的人有反应。 「想想你们的生命诚可贵,想想你们在战事过了之後,我在此承诺会放你们回家乡与家人团聚的!」说完,老者下马将自己腰上的兵器给拽了下来,并丢弃在了他面前的地上。 三万铁鹞军中,开始零零散散地有几个士兵,也学着下马将自己身上的兵器解下後,丢弃至地面上。接着便有越来越多的士兵,纷纷学着用同样的方式,来表示投降。最後连还留有残念的那些Si忠派,也在不得已的情势之下,竟全都一样照着作,於此三万的契丹人总算全部投降了。 那名带头统领至少十万旧晋军的劝降老者,像是满意地表示了一下之後,便差人开始去将那三万投降的契丹人分配开来,让他们先在邯郸城周围的零星城镇、和村庄之中,落脚下来。而那名统领的老者赫然就是高怀德那节度使的老爹–––高行周是也。 话说从头,之前在石重贵还是晋朝的皇帝时,因为杜威的忠诚度表现出反覆无常,就下令要将他原来所在的天雄军节度使的位置,与高行周的归德军节度使进行对掉;但是却在杜威的不配合执行下,因而无疾而终。 之後,李雄执行着“耶律德光”的计划消灭了晋朝,将晋帝石重贵给俘虏了,并在境内执行‘打草谷’的政策,使得人民怨声载道…。早前便劝说晋帝石重贵要与契丹军拼Si一搏,不要就此轻易地投降的高行周,在晋帝不听劝、放弃抵抗而投降後,依旧继续坐镇在宋州商丘的他,只好也跟着对契丹大辽国称臣。 但是高行周并未就此放弃,依然坐拥三万归德军实力的他,其实暗中一直跟也是假意投诚大辽的朝中宰相–––“长乐老”冯道有着联系。而这也都要归功於冯道与高行周多年以来,对整个帝国的深度渗透。 所以当李雄临去前将八千的开封守备军交给了冯道後,自己却北上要押送石重贵至邯郸之时;冯道便趁李雄行去後,立刻差人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通报了在商丘城的高行周,以及自己在邯郸城已取得联络的儿子杨光义自己的计划。 最终,高行周带着手边三万的归德军,加上一直在李雄下令解散归田後,却被冯道藏在暗处督导的原首都直属禁卫军的JiNg兵三万,共六万人朝邯郸的大辽军开去。到了邯郸後,头先则是让假冒着杜威的郭崇威,假意下令解散,实则是将四万原本是在邯郸城内驻守的天雄军,由高怀德和董遵诲一起带领下,暂时开往别处去,然後再回过头来与高行周,已是来到了邯郸城的六万禁军会合。 最後的结果,是十万的晋军由高行周统一指挥,将三万的大辽铁鹞军给团团包围後b降,并将原本是一T的三万铁鹞军,分解成了好几个不同的小队,散落在了不同的地点;因而高行周在此战的邯郸攻保基地战後,也拥有了“高老鹞”的绰号。 不过话说回来,杨光义跟李雄大概陈述了这半天来所发生的变化後,李雄不解其中的一处,於是便问:「那个杜威…原本不就是我的主子所扮成的吗?怎麽会变成了你们其中的一员来着?不然…你们的计划也不可能有任何的机率会成功的!」李雄说中到了这整件事情的斟酌点上了。 「这就要说到另一件事了,我们承认我们并不是用很光明的法子,接近到你那上司的身边,但只要是在能扳回绝对的劣势的情况之下,也就无可厚非了。」 杨光义像是跟他说得已经够多了,自己也感到很劳累了,於是便跟石重贵与郭崇威一起出了坛庙,将李雄独自一人关在了坛里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