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门环三声 (第2/3页)
“将客人请来。” 青年进堂,先低头认礼,礼数周全:“小侄冷峰,见过萧伯父、伯母。” 萧母垂目不语,指尖却微不可察地收紧。她看到了——青年袖口缝线为外针粗线,非中原常见的细密暗线;腰间系带打的结,是行於海上的“活套”,便於瞬开瞬合;更要紧的是,那双“逃荒人”的手,掌根厚茧虎口处有旧裂,像常年握兵刃之人。 「坐。」萧父抬手,声音温和。 他亲自为青年斟茶。茶未至唇,青年已先红了眼眶,半跪在案前,声音发颤:“孩儿远来投亲,不敢妄求,愿在伯父门下做个照看店舖的小厮,报冷家之恩。” 萧母这才抬眼,笑意温婉却不及眸底:「路远风急,你先歇下。家中事,再细说。」她的声音很轻,像窗外才停的雨,落在每个人心里各有温度。 萧凡抱着盏热茶在屏风後偷看,眼睛亮亮的。他听懂了一个字——投亲。在他稚nEnG的认知里,亲人就是会来过年的人,会带糖糕和虎头帽的人。他攥紧手腕上的红绳,悄悄对自己点头:爹娘又有亲人了。 夜更沉,烛光把四人的影子拉长,又叠在一起。青年退下後,堂中只余簌簌翻纸声。萧父伏案,提笔复信,字里句间皆是同袍旧谊,提到「生Si相托」「共历沙场」。他写到「义」字时顿住片刻,叹了一声,把「义」字重重写实。 “老爷。”萧母替他磨墨,忽道,“他不是书香门第的人。” 萧父怔了一瞬,随即笑:“夫人何以见得?” 「他进门时看院,不看灯。吃茶先看案,不看人。行走落步齐,手茧不似农人。」萧母顿了顿,“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