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美食录_第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节 (第2/2页)

叫郡主满意,谁知郡主一闻便吐,反而聘用了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丫头做厨娘。

    潘长娥来时仗着自己是长公主府上的人没少横冲直撞,可是郡主的厨娘各个背景不凡,有郡主父亲陈驸马府上送来的,有三爷为妻子特意寻来的,更有老夫人赐下来的,大家虽然各个低调,却从来不买她的账。

    更可恶的是,就连新来的小厨娘都比她更得大家的喜欢。

    这些天小厨房的厨娘们一开始还在她的煽动下敌视慈姑,可自打慈姑露了一手切豆腐的本领又好不藏私要教授大家之后,厨娘们便都纷纷倒戈。

    她如今非但没有大展鹏程,更连仅有的几个拥趸都丧失,谁想这几天外头大厨房几个厨子又借着搬运东西的机会常来小厨房请教慈姑,她躲在外头,一口银牙都几乎要咬碎。

    她本就瞧中了当中那个身量高挑长相清秀的潘大厨,谁知道那人居然对慈姑礼遇有加,对她却不理不睬。

    “真是个sao狐狸精!”潘长娥愤愤骂了一声。

    再想起听闻过几日郡主要办个花宴,她便心思痒痒,这花宴可是长脸的大事,若她能将此花宴主办权利争夺来,也能大大的扬眉吐气。

    一阵香风吹来——

    却是珠儿与迎春两个郡主的心腹丫鬟。

    潘长娥忙换上谄媚笑容迎了上去:“两位娘子想吃些什么?我自去做。”

    见是她,两位丫鬟忙回了礼:“原来是潘jiejie,我们不敢劳动。”对长公主身边的人,她们自然要尊重万分。

    潘长娥嘴上说着不敢不敢,心里却得意不已,上前打探道:“可是郡主要吃些什么?”

    两位丫鬟笑着拒绝她:“无妨,我们说与慈姑便是。”

    潘长娥心里恼怒,面上却笑问:“听说过几日郡主要办花宴……”

    珠儿迎春对视一眼,齐齐出声:“主子的事情我们做奴仆的不好打听。”

    说着便绕开她,只去里间寻慈姑:“慈姑,今儿郡主想吃些咸口吃食,莫要做错了。”

    慈姑站在灶间正炖煮一盅木瓜炖,额头细细密密汗珠,却不掩她墨瞳明亮,笑意和润:“我却煮了木瓜炖,是得求着两位jiejie帮我喝了。”

    说到吃的,珠儿与迎春当即笑了起来,一个说:“那我可不客气了。”,一个说“昨儿你才去吃了子料浇虾臊面,今儿却不能与我抢。”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争那一碗木瓜炖。

    全然不似适才才说“我们不吃”的模样。

    潘长娥气得攥紧了拳头。

    凭什么?!

    慈姑做好了饭,端在朱红油漆托盘往外走,

    旁边立刻凑过来几个厨娘殷勤相帮:“让我来,康娘子且去歇一刻。”

    从前这些人众星捧月捧得可是她!

    潘长娥心里愤恨,见着宫嬷嬷带两个小丫鬟过来迎菜,立刻换上一副笑脸凑上前去殷勤相问:“嬷嬷,过几日的花宴可要我去郡主跟前等示下?”

    谁知宫嬷嬷只能眼皮子扫了她一下:“这花宴郡主已安排了叫康娘子主理,你们好好听她调度便是。”

    什么?!花宴已经归了她主理?!

    一个小丫头片子,见过什么世面?!

    凭什么把这等露脸的好事给她!

    潘长娥只觉肺腑之中怒火横流。

    就听宫嬷嬷说:“康娘子做事有板有眼,更不用提那一身的手艺,你们定要好好辅佐她。”

    “是!”诸厨娘纷纷应下。

    “不管你们从前多大的来路,来了郡主跟前便好好做事,不可恃宠而骄,不可节外生枝,可晓得?”宫嬷嬷扳起脸,沉声敲打。

    这话可意有所指,许多人目光齐刷刷看向潘长娥。

    潘长娥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几乎要气得晕厥过去。

    “二夫人,陈牙婆给夫人送来些土产,巴巴儿在门外候着呢。”

    “不见。”王二夫人闻言眼睛浮现一抹厌恶之色,“在老夫人面前将我安插的臧牙婆挤走,如今又来献什么殷勤?叫她去寻老主子,看能不能赏她几根骨头。”

    自打上次在老夫人跟前举荐了个冒牌货厨子王二夫人的信誉便一败涂地,臧牙婆被支走仍旧用了那陈牙婆不说,便是老太太都给她好几天没脸。

    贴身丫鬟走近俯身在她耳边低声道:“二夫人,三房小厨房的潘厨娘,端了一盒点心求见。”

    “哦?”王二夫人眼珠子一转,抬手扬起右手,欣赏着自己手上的大红蔻丹,半响才冷笑道,“我不见她,你去偷偷儿找她,莫叫旁人瞧见。”

    第12章鱼面

    过几日慈姑再上工便觉察出了端倪,腌鲊的缸里浮出一曾轻轻浅浅的白沫。

    鲊是将食物切条密封腌制的一种法子,如今大宋上下时兴吃鲊,有rou鲊、鱼鲊、蔬菜鲊例如茄子鲊各种食物,郡主胃口不好,慈姑便腌了大大小小好几坛,甚至还打算在花宴上呈上。

    谁知出了纰漏。出现白沫是腌制失败,整缸食材都会变得酸臭难闻。

    也是慈姑心细,若是寻常人不会查验鲊缸,只等花宴前发现只怕会手忙脚乱。

    可是慈姑并不清理,反而不动声色,将那缸又封好放回了原处。

    到了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小雨,路上行人稀少,慈姑便守着摊儿想心事。那缸是谁动的手呢?这人的目的是想叫她当众出丑么?

    想来想去不得章法,又想起今日见闻:

    如今食铺的生意渐渐上了正轨,她便去布坊买了几块布,又寻了绣娘绣一副“康家食铺”的幌子,专一悬挂在摊子上方,好供食客寻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