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正文 四 军校生涯 彰显本色(56) (第2/2页)
任班的工作内容。还有专人配液,专人换液和发送药品的老师,这是其他科室的工作分工非常不同的。 在这里,我们接触到了以前科室没有接触到的护理cao作,比如:下胃管,吸痰,排痰等等。更让我们有所收获的是还学会了扎留置针。这和以前的实习工作相比,我们更感兴趣且愿意积极的去做。可能我们做的不是很好,但是老师给予的鼓励,让我们不得不勇于超越自己,大胆的实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更多,懂得更多。 随着实习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了自身太多的欠缺与不足。最明显的就是知识的欠缺,都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我们所懂得并非所学的那么多,才使得实践起来有太多的不确定,从而什么都要问老师。其次就是因为在护理cao作上不够熟练,导致在临床实践时给病人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所以在我们能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每个人也都加强了平日的学习。晚上也会翻翻书,了解一些病情的症状,看看cao作的具体流程和具体要求等等来充实自己的头脑。 抱着学习的态度,更抱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我们即将告别脑系,开始下一个科室的学习。 实习小记《七》实习的第七站,肾病科。 又一次来到第三住院部。这个和第一、二住院部相比起来,不管在从住院环境还是医疗设备,人文关怀上都要优越的大楼里,我们开始了在肾病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与工作。 在每一科的第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充满期待的我们迈着信心十足的脚步,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虽然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让我承受,但是,身为实习生的我们,仿佛不应该要求什么。学到知识,干好工作才是本质的要求,才是实习的目的。 各个科室的工作班次不同,分工更有差异,这里的班次齐全,老师们更是忙的不亦乐呼。而我们,也是可以承担一部分任务的一个小群体,一个似乎可以忽略却似乎又不得不存在的微弱群体。其实,不知你发现没有,虽然我们是实习生,但是,却是医院强有力的小助手。为医院减少开支,减少外聘人员不说,还为医院增添活力,树好了形象,更为医院各个科室的正常运转,付出了我们全身心的力量。 在肾病,我们接触到最多的是病人。是她(他)们给我们讲什么是动静脉瘘,如何进行手术,还有经常透析的病人给我们讲血液如何从她们的身体里流出,经过过滤又是如何回到体内。我听到她们说“透析”的时候,眼神里那种暗淡的目光,让我很想说出那句安慰的话:会好起来的。可是,我却无法开口。 因为我不想扰乱他们表面看似平静的内心。而我只能沉默,用沉默表达我能理解的他们那颗无助的心。 实习工作进行一周之后,科里来了一个病人,也可以说是一个曾经在这里住过院的病人。而他这次住院的目的是为了:换肾。 提到换肾,大部分的人都会想到钱,这笔巨额,真的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担的起得。带着等等得问题,我走进了病房,见到了他。 他是一名警察,有个上中学的女儿。妻子因病早逝,父母还在工作,不管是为了他,还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家人生活的还算安稳。他04年患的肾炎,07年开始透析,至今整整5年了。透析期间用药物维持身体还好,能够正常工作。通过他的母亲我了解到,在他得病的这几年,他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经常鼻出血,胃口也不好,三天两头要往医院跑。脾气本身就暴躁的他加上职业的关系使他脾气越来越大,在加上病情一天一天的加重,使他决心要等到肾源,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换肾。 在他住院期间,为了筹钱的事情,我不止一次听到他们在争吵,更不止一次看到这位母亲偷偷的抹眼泪。我和他聊天的时候,特别注视了他的眼神,尤其当他说等肾源到了,手术成功了就没事了的时候,我看到他饱含热泪的眼睛里,充满对生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他说不是惧怕死亡才决心换得生的可能,而是,他还没有完成他身为儿子和父亲的责任。 也许看到这,你也许会期待看到他手术成功吧。可天不从人愿,当我休息了一天在来上班去看望他的时候,他却出院了,原因是配型未能成功。不得不提到的是,有两位病人都成功配型,而且手术非常的顺利。 在监护室里,我看到了正在熟睡的病人,病房里相当的暖和和安静,液体不间断的输入他们体内,这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的和谐。可当我走出监护室,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我无法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我更不敢去想那位叔叔。他一定很失落吧。可惜我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再也没有机会给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了。我是真的很想对他说:“不要伤心,还会有机会的。” 我不知道人生要经历多少磨难,更不知道人类要经历多少苦痛。路,始终都在每个人的脚下。生活,始终在验证着每个人的坚强。有时候我在想,人世间所有的幸福与磨难,快乐和悲伤,拥有与失去的等等这一切,难道真的要一一体会了,人生才算完整吗? 这个小结总结的有点不靠谱,但是,就是在经历了这件事,让我更加珍惜生命,爱护自己。因为只有我健康快乐的活着,才有父母亲的快乐,才有家庭的幸福。同时只有我们努力的工作,才可以为病人减轻疼痛,带去安慰。因为看着病人好转,出院,是每一个医护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