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_手艺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手艺人 (第1/2页)

    简思的父亲年轻时是个木匠,聪明又勤快,出师后便在村里一边种地一边替人做家具。方圆百里结婚、生子都要到他这里来讨点手艺。乡亲们既是看上他用料实诚,也是瞧得起简木匠为人厚道,收下的活计总能按期交货,从未耽误过事情。

    农村人都相信一句话:“荒年饿不Si手艺人。”简木匠的手艺无疑为自己加了很多分,村子里的姑娘家虽瞧不上他朴实无华的长相,却更稀罕衣食无忧的下半辈子。是故,上门来做媒的人几乎和托他做活的人一样多。然而简木匠总是说自己还没攒够老婆本,将媒人统统打发回去。

    隔壁老柴家有个独生nV儿,这在当时还是b较少见的。老柴头最初也是个上门nV婿,生了孩子后才将姓改了回来。他媳妇从小娇生惯养,生nV儿时又遭了大罪,拿定主意不再生养,合计着把闺nV带大了招个赘也一样。等到春枝两岁时,老柴头便在千催万催的敦促下去结了扎。

    柴春枝从小无需C持家务、照顾弟妹,在父母的支持下一路念到高中,b大多数男孩都有出息得多。邻居们每每谈起老柴家的nV儿,都说她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金蛋蛋,日后谁娶她谁赚到。

    小姑娘的想法则更加复杂。乡下人都是靠天吃饭的泥腿子,进趟县城都不容易,哪里懂得人生的追求与意义?接受了十几年的正规学校教育,在乡民眼中早已成为半个“nV秀才”的她x怀大志,根本不觉得nV儿b儿子差在哪里,只要考取上川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也算是鲤鱼跃了龙门,从此定能过上书里写的那种幸福生活。

    也许是期望值太高,也许是压力过大,再也许本身能力有限,她的高考分数反倒不如平时,而在那个没有扩招的年代,寻不到其他旁门左道的农村子弟,到不了分数线便是被判下了Si刑。得知自己落榜后,老柴家曾经的独生nV儿、邻居们眼中的金蛋蛋——柴春枝疯了。

    原本g净爽利的姑娘不再梳洗打扮,整天蓬头垢面的。除了在家哭哭啼啼,偶尔便会跑出去逢人便讲:“我那道题写错了,如果没写错就好了。”循环往复、不知疲倦。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她这是典型的心因X妄想症,由强烈的JiNg神创伤所引起,辅以针对X治疗,完全可以及时纠正,对日后生活影响也不大。

    然而在那个时候,农村人本身的文化水平就不高,遑论这些专业的知识了。大家背地里替老柴家不值,养活这么大个闺nV竟成了傻子,没嫁人不说,更可怜的是连个兄弟姐妹都没有,日后一家三口的生计恐怕都成问题。

    简木匠这时却不再接活,农闲下来开始一趟趟地往隔壁跑。最开始是在路上捡着发痴的春枝后给送回家,后来则留下来替她善后收拾,偶尔留下吃顿便饭,再后来每每老柴头家有什么动静,他翻个墙就过去帮忙了。村里人一开始没有联想到那个方面,只说简木匠手艺好人品更好,邻里乡亲的互相帮衬不分你我。直到两家人打通了围墙、贴上了喜字,这才觉出味道不对,敢情是和傻子谈起了恋Ai?

    直到简思长大,还是偶尔会有调皮的孩子追在身后叫“傻子生、呆子养,生个nV儿恶婆娘。”柴春枝听到了,会捉着笤帚追出来,替她撵走那些坏孩子,然后搂住哭鼻子的nV儿,柔声柔气地哄她回家吃饭。

    老柴头夫妻俩先后去世,农村里的地也越来越难种,碰到天时不好连温饱都无法保证。简木匠一咬牙一跺脚,撇下春枝母nV两进城打工去了。他有手艺,又肯吃苦,没两年便在县城买了房子,将家搬了过去。村里的后生又开始托人给简叔带话,想跟着他去城里谋出路。老一辈的乡亲们相信简木匠的为人,纷纷将孩子托付给他。

    那时候柴春枝的病情早已得到妥善控制。对她来说,吃苦耐劳、真心相待的丈夫,加上聪明伶俐、知冷知热的nV儿,就是稳定心理状态的最佳药方。

    于是在简思上初中后,简木匠就开始带着老乡外出打工,以自己名义承接项目工程,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包工头。

    随着粮食收入越来越微薄,肯留在农村种地的人也日渐减少。只要有劳动能力,都愿意跟着他外出讨生活。为人厚道的简木匠是如今难得的诚信包工头,无论建设单位的工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