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_王首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首席 (第1/2页)

    从接到电话通知起,简思就有GU不真实的感觉,直到坐在鸿博网的会议室,接受面试,还像在做梦一样。

    除了人事经理和一个副总监,满脸不耐烦的首席记者王谦也是考官之一。

    “简小姐是本地人?”人事经理亲切的寒暄,有效缓解了开场有些尴尬的氛围。

    “是的,我老家在上川市戚县县城……”

    将制作JiNg良的简历拍在桌上,王谦毫不客气地打断道:“学建筑的当什么记者?”

    “新闻本身是门杂学,各个学科的研究视角或者理论对于指导新闻报道来说,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扯了些大话,简思避重就轻地答道。

    王谦用鼻子哼了哼,表示不屑。

    “你为什么要离开《新日报》?”主管社评部的副总编两鬓斑白,温和却又一针见血地问道。

    简思不好意思地笑笑:“跑丢了稿子……”

    这下可把王谦乐开了花:“你还真敢讲!”他转过身面对另外两名考官,b手画脚地开始描述半个月前,发生在人民大会堂里记忆犹新的那一幕。

    隔着长长的会议桌,安静端坐的简思清楚地看到王首席的眉飞sE舞、人事经理的目瞪口呆,以及副总编的若有所思。她没有出声,只是坚持脊背笔直地紧绷着,仿佛在考验自己的意志。从北京回来后,她早已不是初次面对此种场景。记者也是人,而且是自视甚高的一群人,他们的族群共知虽然可以容忍有偿报道和新闻敲诈,却不能接受堂而皇之的出卖尊严、趋炎附势。

    “……我勒个去,当时大家都知道她在说谎,这丫头居然还能继续演下去,真TM是人才!”唾沫横飞地将“光荣事迹”复述完毕,王谦从走进会议室起便憋着的一口恶气终于得到彻底的发泄。

    “录音笔”事件的第二天,新闻的焦点再次转移到曹风杉案的幕后隐情上,林省长的形象也从专横跋扈的官员,变为难得的“真X情”。只有王谦坚持对萧山省的领导风格、用人制度提出质疑,甚至还发了一两篇颇有分量的特稿。无奈,舆论的从众效应决定了事态的走向,鸿博网的固执反而显得不合时宜。

    之后,新事件和新热点迅速地覆盖了一切,萧山省政坛保持稳定的同时,王谦也因为把握风向有误,被总编狠K了一顿。

    口g舌燥的首席记者终于低下头喝水,副总编饶有兴趣地转向沉默不语的面试者,问道:“简小姐和林省长认识?”

    木然地摇摇头,简思没有开口,她对今天的面试早已不抱希望,只能顽强地维持着自己的基本仪态。

    “从报社跳槽到网站,能谈一谈你的动机吗?”副总编继续面试程序的问题,似乎丝毫没有受到之前的影响。这出乎意料的平静,反而把在场的另外三个人弄迷糊了。

    “我,我是被动辞职的,之前的事情您已经知道了。”心虚地看看王谦,简思抿着嘴唇沉Y片刻,继续道:“面临再次择业时,我把之前做过的所有报道都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想看看自己长处在哪里。后来我发现,在相对成功的报道中,大约有七到八成是由网络对其直接产生议程设置作用的,大多数是微博先爆出,然后平媒才去跟进,然后再形成第二轮、第三轮的传播。”

    这确实是半个月来的新发现,大学毕业后,她只是单纯地想要当记者,选择面很有限,根本没有机会分析行业前景。这两年来所经历的跌跌撞撞,让再次选择变得格外慎重。

    “互联网已经完全取得了议程设置的能力。传统媒T的h金时代已经过去,再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路会越走越窄。我选择的是五年之后,而不是只是看现在。”

    听到这里,原本情绪激动的王谦也在不知不觉中放下水杯,开始认真审视坐在对面的姑娘:小个子、平淡无奇的五官,除了有双灵动的眼睛外,乍看之下,并无任何特别之处。可当她说起话来,那沉稳的语速和自信的神态,就赋予了这人一GU不容忽略的JiNg神劲儿。

    “恕我直言,”首席记者推了推眼镜,终于正视着她说:“你在这个圈子的名声已经臭了,何必勉强维持?”

    听到直白的问话,简思心底古怪地萌生出一种畅快感,反而无所谓地答道:“谁让我就是想当记者呢?反正最差的结果也不过转行,多试一把又有什么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