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69 章:不分伯仲  (第1/1页)
    这话一说出来,全场皆惊。    方才说话那人,更是直接跪伏在地,战战兢兢道:“臣不敢!臣...臣只是担心圣驾。”    “担心圣驾?张勋、季凌都在此处,如何轮得到你来担心圣驾?”    “平日里不见你如何治理家国,指责起朕的子民来,倒是信口雌黄!”    “你当真是好大的胆子!”    “降为胶州县令,即刻前往上任,做不出政绩,不得返回乾都城!”    “这是圣旨!”    景行帝怒道。    那人闻言,已然是肝胆俱颤,勃然色变。    以往的景行帝,对待臣子素来宽容。况且他也不过是多说了几句而已,何至于此啊?    总不能因言获罪吧?    他转身看向众官员,希望有人能站出来为他求情。    可望来望去,却无一人站出身来,顿时心如死灰,以头抢地,道:“臣,遵旨!”    人群中的刘裕见状,先是松了口气,父皇没有为难老李就好,他也就不用冲上去抱大腿求情了。    随即用一种无语到极点的表情看向那跪地的官员,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蠢的人。    人都是有逆鳞的,景行帝平时是待人宽厚,唯独对他这个太子,过于严苛。    可景行帝也有逆鳞!那便是大乾的子民!    这些年来,他为何兢兢业业,起早贪黑,而又一再削减皇宫开销以充盈国库?    为的就是天下子民!    自己这个父皇,虽说不像中山王叔那样能征善战,气吞万里如虎。    可他心里,实实在在装着大乾子民的。    所以自他执政以来的这些年,大乾才算过上了几年好日子,勉强算得上国泰民安。    当那老汉说出那番话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注意到景行帝的表情不对劲了,怕是触景生情了。    就算没注意到,也都察觉到气氛不对了。    唯独这个脑瘫,直接跳出来骂老李,这不是没脑子是什么?    这厮...不会是刘景的人吧?为了针对本宫才站出来骂老李?    那...刘裕头一次觉得竟然有人能比朱犇还笨,他只能说这很难评。    人群的最前方,景行帝抬头四顾,看了看四周,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正在辛勤劳动的农民和长工。    他一直都知道百姓很苦,所求不过是吃饱穿暖罢了。    可一直对此都没什么概念,直到今日,来了西山,他才知道,何为黎民之苦!    原来,累了是不能休息的。    原来,五十岁不是颐养天年的年纪。    原来,管饭就是不得了的待遇。    这些,以前在宫中的时候,可无人跟他说。    他抬头看了看天,独自往前走了几步,随后驻足良久。    许久之后,才叹息一声,道:“李长空。”    “臣在。”    “做的不错。”    只是四字,李长空却觉得,这番夸赞,出其得重!    “臣,也不过是想为百姓多做些事。”    这番话过后,景行帝又独自站了良久,许久后才道:“是啊,为百姓多做些事,为君为臣,不过都是为此,多简单的道理。”    “可真正懂得的人,又有几何?”    “不说了,神器何在,带朕去看。”    “好嘞,陛下您这边请。”    直到两人再次走远,身后的文武百官才齐齐松了口气。    刚才那个状态下的景行帝,无疑是动了真感触,有了真火的。    给他们带来的压力,着实有些可怕。    唯独太子刘裕,偷偷给李长空竖了个大拇指。    老李牛啊,连这种状态下的父皇都能应付。    片刻之后,一行人来到了西山深处,环境反而稍微好了些。    因为此处的地,有不少已经被李隆开垦过。    “李隆,这里有多少亩地,是种了新种子的?”景行帝如是询问。    其实他看着那一捧又一捧金黄色的稻穗,就已经知道,李长空说的八九不离十了。    但还是得称一下,算一算,心里头才觉得稳妥。    “回陛下,这里大约有十亩地,种的都是新种子。”    “嗯,倒也不少。开始收吧,朕要亲自看看,这新种子,能亩产几何。”    “诺!”李隆回应一声,就开始招呼农民和长工们收稻子。    由于是临时活动,李长空还额外给了工资。    所以大家伙都很积极,整个过程,倒也不久。    大概两个时辰后,有数字出来了。    负责统计粮食产量的计粮官看着手中的算盘,手都有些打哆嗦。    “陛...陛下,这十亩地,平均下来,每亩大约有三百一十二斤粮食。”    轰!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景行帝蹭地一声站起身来,结果踩在田埂上,脚步有些踉跄,李长空眼疾手快,一把扶住,这才避免了摔跤的结局。    景行帝却全然顾不上这些了,指着那计粮官,一字一顿道:“你说多少?”    “每亩约有...三百一十二斤粮食。”    “当真?”    “微臣所言,句句属实!”    计粮官也知道这个数字太吓人,当场就跪下了。    “种了正常种子的地呢?亩产几何?可有对比?”景行帝再度急切问道。    “臣也算过了,每亩大约产一百四十八斤粮食。”    嘶!    这话一出,已经不只是景行帝了,而是随行的所有文武百官,都心潮澎湃起来。    翻倍了!每亩的产量足足翻了一倍!    这还是西山的荒地啊!    要是换上良田,岂不是能有每亩四五百斤的产量?    这是能养活多少人的大功德啊!    一时间,众人看向李隆的眼光都变了,不约而同地意识到,此人要发达了,今后的仕途只怕是青云直上。    而李隆又是李长空的门生,也算是半个李家人了。    这李家...最近当真是好事不断,今后怕是贵不可言。    “产出来的粮食,质量如何?”景行帝又问道。    “臣测过了,与宫里收上来的赣州皇粮相比,也不遑多让。”    嘶!    众人又是倒吸一口凉气,产得多就罢了,质量还好,以往的种子,怕是要被彻底淘汰了。    “贺太白,你是赣州人氏,你来说说,这粮与赣州粮相比,如何?”景行帝指着眼前的一筐粮食,如是说道。    贺太白见自己被点名,迅速从人群中走出,看向那一筐金灿灿的粮食,一时间,那句“自然是不如赣州粮”顿时卡在嘴中,酝酿了许久,也只是吐出一句:“不分伯仲。”    他是个高傲的人,他的高傲,不容许他说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