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喜欢的 (第2/3页)
半空,回过身对着一旁的杨断梦问道。 杨断梦见怪不怪,拉着杨清樽就抬腿像回自己家一样踏了进去,边领着人进去边说道: “没事,小俩口就这样,习惯就好。” 许是听到门口处的响动,原本在塌上畏畏缩缩坐着的男子一下子警惕了起来,将手放在了腰侧卸下来的链刃上,紧绷住身体,打算在来人进来的一瞬间先占下先机。 然后就被年仅十八的裴大夫狠狠拍了一下脑袋,身体放松下来,只是手还放在链刃刃柄上。 “上元灯节,医馆休息不开张,阁下另寻——”小姑娘头也不抬地说着,绑好刚刚因为眼前人乱动而错位的绷带。 “嚯,吵架呢”杨断梦自来熟道。 “阿玦?”小姑娘听见杨断梦的身影猛然回身,连着手上绷带打结的动作也不禁重了几分,引得受害人闷哼一声,然后颇为幽怨地盯着闯入的杨断梦二人。 “啊,还有漂亮jiejie,你怎么骗到这么漂亮的美人jiejie的,你连买宅子的钱都没有,你怎么照顾她啊?”裴大夫在看到杨断梦之后就被后面跟着进来的杨清樽吸引住了目光,但是基于自己对杨断梦现状的熟知程度,她已经开始在担心杨清樽是不是被这人拐骗来的了。 “不是,jiejie我跟你说,你长得这么好看,这么挑了这么个人啊。要是他许诺了你什么,你当他放屁。”裴大夫将杨清樽拉着杨清樽的手走到一边,丝毫不管还在旁边站着的杨断梦,就开始苦口婆心地劝杨清樽回头是岸。 然后医者经验让她产生了怀疑:“嘶,jiejie你这个手骨好像不太对啊,怎么感觉摸起来像男人的手,就好像阿凌穿女装时那样,等会,你不会也......” 杨清樽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然后不留痕迹地将手从裴大夫僵住的动作里收了回来,很有礼貌地往后退了一步解释道:“多有冒犯抱歉,实在是情非得已。” 说罢瞥了一眼在旁边不出声的杨断梦,微笑着道:“但是裴大夫说的确实没错。” “但你这也太像了,比阿凌还——”裴大夫还想再仔细摸一摸杨清樽的面骨,还没凑到鬓角的时候就被身后一脸幽怨的人拽了回去,杨断梦也上前将杨清樽挡在后面,随即就被杨清樽微笑着推开了。 “啊,习惯习惯,我看到异常的病例总习惯上手,抱歉”裴大夫回过神来,有些尴尬地同杨清樽解释道。 “没事,还请裴大夫不要放在心上。”杨清樽摆摆手。 “阿涓我领他去后面房间里换衣服可以吗?等会我们要出去,杨公子穿成这样不太方便。”杨断梦似乎终于想起了正事,出声询问道。 “可以啊,你有带换的衣服吗?没有可以先穿阿凌的,在左边衣柜里你自己拿。”裴大夫被拽了回来才想起来榻上还有个伤患,于是接着刚才被杨断梦二人打断的换药环节了。 “没事我带了,刚才就让马夫将车上的行李取了下来,放在正门木凳上呢”杨断梦便说边走到屏风外面,将木凳上的包裹拎起来,带着杨清樽往后面的房间走去。 后间房是一间收拾得很干净整洁的起居室,药典之类的书被很整齐地摆在桌案上,导致杨断梦放在桌案上的包裹有些突兀,室内还有刚刚焚烧过药草的气息,但现在明明不是烧艾的时节,这药草香气闻着也不像熏艾,反倒苦涩中隐隐透出点甘甜来。 “是花香,裴涓她娘喜欢制香,裴兄还在世时每每想起亡妻就要写悼亡诗,然后小丫头就在旁边摆弄他的药草,学着她印象里阿娘的样子制香。” “这应该是她新研究出来的一味香,她的香都是这样的,苦药味里掺着些甘味,比三清道观里的供香还要清心寡欲。” “衣服我给你放桌案上了,你慢慢换,有事就朝门外喊一声。” 杨清樽淡淡“嗯”了一声,杨断梦又帮他点好了室内的灯,然后退了出去站在门外看了他两眼才把门带上。 杨清樽原本就是一副修眉敛目的样貌,在交谈中总给人一种端谦雅止的感觉,他在听人说话时会特意垂眼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话被听了进去,等到轮到杨清樽发言,他又会抬眸正视,好让对方看见自己眼睛里的亮光,又将二人变成平视的状态。 现下他脱下自己身上穿着的最外边的一件雪青色金柳刺绣披氅,披氅边缘白色的容貌扫过他的侧脸,微微有些痒,但是不刺肤。 杨清樽随手抹了一下刚刚被绒毛扫过的地方,虽然比不上长安城里的皇亲贵胄,但是比起一些藉藉无名的小世族来讲,他还算得上养尊处优的。身姿清隽但不清瘦,白皙的皮肤一看就不常经受风吹日晒,被如玉指节擦过之后还隐隐泛出点红来。 不过杨清樽并不在意这个。他从小就浸泡在各种夸赞里,他自己也一直都很争气,将这些夸赞名副其实地担了起来,直到春闱那次—— 而后顺风顺水十几年的杨清樽就好像还债一样开始倒霉了,先是被太子拿捏住了软肋,随后被丢进了刑部做一个不起眼的员外郎,圣人有意冷落太子,下面的人自然见风使舵,重要的案子根本不会交到他的手上,他审批过的最大的案子应该是刘老状告隔壁张大郎偷伤了自己家的牛。 长安城里杨清樽这个家世的官员比比皆是,真正大富大贵的早就靠着门荫往上爬了不知多高了,于是在整理卷宗时有人想要欺压他也是常有的事情。 因为他博闻强识的能力,他的卷宗整理每次都是最快最好的,有些眼红的就会在卷宗交接的时候故意给他使绊子,刁难他让他再重新回去改上一两次。 久而久之,杨清樽学会了放缓自己的审卷进程,他甚至年纪轻轻已经开始盘起了手串。以至于后来同行经过他办公的位置时总能看到审几行字然后盘一下手串的杨清樽。 当然也有人拿这一现象和主簿打报告,可是杨清樽总能掐着时间点把自己的卷宗审完,也没出过任何差错,主簿接了这种报告也不好真的对一个没出错的人发难。 于是又有人假意好心接近和杨清樽搭话套近乎,想把自己的那份卷宗丢给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