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问心有愧(400评加更2) (第1/2页)
入了秋,庆州的夜便来得早了。 卫戎回到府里时天sE已暗,好在府里一直备着热水。他做事向来利落g脆,沐浴只用了不到一刻钟。 三层书房里点着灯。 卫戎放下汤碗,转去拿起压在砚台下的信封。 子时到的?怎这样晚。 卫戎将信纸靠近油灯,待它全成了灰后才出门去。 昨夜宴席才散不久就走了,却是子时才到的城西,不大对。 太迟了些,再怎么乱走也不该拖到这个时候。 那便是中间还去做了旁的事了,卫戎想了想,准备出府一趟。 可才走到二楼便又折返回去,他颇无奈地摇摇头:甚么毛病,这也要猜疑。 想来是受了娘亲那番话的影响罢。 --------------------- 次日,文椒早早地赶了江祁回去——苏娘子可还要来的。 连着两日不曾睡好,江祁连计较的心思也没了,直出门到对街的客栈又开了间上房补眠。 文椒见他走了这才松一口气,匆匆洗漱一番,自买了早食等着苏娘子。 苏娘子是踩着点儿到的,见了她连忙迎上前去:“今日起得这样早?可吃过了?” 说着就要去烧水。 文椒指了指桌上的胡饼清粥,示意她也一道吃一点儿,饭间略提了提想出趟远门该如何做的事情。 苏娘子知她是京都人,也知那个常来寻她的就是淮南王世子,笑道:“这个月启程倒是正好赶在年前回了京都,只这路引的事儿我是不大晓得了,我这也不曾出过远门…” “世子大约是知道的罢?您不妨问问世子。” 文椒也笑:“不好麻烦他,这事儿还没定呢,不过是提前问一问,您也别与人提…” 苏娘子连忙表示不会多嘴,文椒见她确实不知道这件事该如何办,便转头问起旁的事来:“说起来,眼下虽是太平盛世,我带着两个小娃娃却也不敢乱走,就是想回去见见爹娘,也不知怎么去才好。” 去岁,便是跟着王军,从京都到淮南也是走了好长一段时候的。 那会儿毕竟是跟在王军后头,只需赶得上军队脚程就是,安全甚么的倒不必考虑。 自己上路?实在危险。 苏娘子知道的也跟她差不多:“倒是可以去问一问商队,指不定就有些从庆州到京都去的,随了他们的车马,毕竟人多些么安全些。” 文椒见与自己猜测的差不了多少,便不再提及此事,又请苏娘子把这当个胡话听过便罢。 按理说,要找商队先得找到商会,但文椒留了个心眼——她晓得江祁大约生意做得挺大,也知他不是在庆州“发家”的,但到底不大清楚他在做些什么,在庆州又有甚么营生。 故而,文椒是使了银子托人帮着打听的。 文椒在茶肆送走帮着打听商队的人后,莫名觉得有些好笑。 大约舒坦日子过久了,忘了自个儿本X了。 算计起人来,还真是半点情都不留。 肩上似有千斤重担,文椒长叹一口气,又很快直起背脊来。 懦弱也好,自私也好。她来这里时是一个人,走时也该是独身一个。 她很快往书肆去了一回,待拿到舆图后很是无奈——大约是处于军事防备的目的?总之这舆图真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文椒很快放弃自己上路的想法,若她是个男人她就自己去了,可她这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真自己走怕是连庆州都出不去。 于是只能寄希望于商队那边顺利了,也不晓得这路引能不能托他们一道办? 能的话自然最好了。 好在这会儿才九月初,还有时间。 -------------------- 又是休沐日。 自他生辰那日往娘亲面前过了个场后,卫戎再要出府都是直说的寻文娇娇去了。 陆蓉既喜又忧,喜的是卫戎总算不是成日与那些刀刀剑剑的打交道了;忧的是尚未收到京都那边的回信,毕竟是唯一的孩子,说是“喜欢便纳了”,为人父母的又哪能真的任他去? 且另一些不好说出口的,是… 卫戎连个房里伺候的丫鬟也没呢,这二十多岁的年纪,咳。 思及此,陆蓉连忙寻了府医来问话。 府医也是没想到,这事儿隔了这么久才传到王妃这儿来?世子未免太能藏了些。 陆蓉蹙眉,很是紧张:“他真叫你给人看过?!” 那…!那个混的! 陆蓉到底出身世家大族,虽说读的书多了不该这样迂腐,可一想到这事儿可能是卫戎瞒着她做的,心气是如何也顺不下去。 若是一个不小心…可怎么同人爹娘交代? 她御下一向宽和,府医这么多年来也没见王妃发过几次火,连忙跪下回话,只道是世子几月前让他往丰年巷子里走了一趟,给江公子府上的老翁把了脉,恰好那文家小姐也在,世子让他顺道看了看罢了。 说完,府医很是忐忑地看了王妃一眼。 陆蓉听说是专程给老翁看的,文家小姐不过是顺道的时候,终于松了口气,直摆摆手:“如此就好,且起来吧。” 府医磕头谢了恩,藏在衣袖里的手却是攥得紧紧的。 再往前数,世子可还让他看过一张方子呢… 世子让他把这话捂Si了,眼下确实捂了,只盼王爷不再问及此事才好。 府医退到门外时,正巧一阵清风拂过,他这才惊觉自己竟是出了一身的冷汗。 给贵人办差,哪儿是这样容易的,呼。 --------------------- 卫戎对府里头的一番虚惊是毫不知情的,这会儿正领着文娇娇挑马呢。 文椒对马没有什么要求,她要学骑马也是怕一路上出了什么意外罢了。 卫戎虽没怎么跟姑娘家相处,但家中也有姐妹,虽因着种种缘故极少来往,但多少也听过几句。 且,他不差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